孩子們怯懦, 傢長要逐步培養他們的勇氣
全文共1416字,閱讀時間約為4分鐘
每次送二寶去遊樂園,都是一臉的興奮,無論幹啥都是一臉的興奮,完全沒有半點畏懼。而有些孩子,看到一些看似古怪,看似兇險的事情,就會變得膽小,不敢亂來。他的父母好說歹說,也不管用,便由著他。
其實,有些膽怯的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下,就會變得畏畏縮縮,不敢與陌生人接觸。

許多傢長,對待膽小的孩子,都會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其實,這樣的教育,往往都是錯誤的,隻是傢長不知道而已。
第一個誤區:給孩子貼上標簽
一些孩子很懦弱,父母把這看作是他們的性格,於是他們就會很自然地用“膽小”來表現他們的軟弱。被父母這麼一說,他也覺得自己錯瞭,“我是個膽小鬼。”

結果就是,他們會越來越害怕,也會越來越不敢嘗試。而傢長們的這種意見,也會讓他們失去最後一點勇氣,變得更加的固執。所以,父母絕不能隨意給他們的子女貼上這樣的標簽。
誤解二:小孩長大後會變得更好
許多傢長覺得自己的孩子膽小怕事,會對自己的子女產生一種本能的恐懼,以為自己的孩子會慢慢長大。
其實,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能力會逐漸增強,他們也會從害怕中解脫出來。

但是,人越老,就越容易出現問題,沒有膽量,就會被別人遠遠的拋在身後。
誤解三:迫使兒童直面
有的父母就比較極端,當孩子表現出害怕的時候,他們就會失去耐心,不會去分析孩子害怕的根源,而是直接用暴力的方式,將他們往外推,讓他們在面對“危險”的時候,沒有任何心理準備。
雖然最終的結果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糟糕,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創傷,讓他們產生一種被父母對待的錯覺,從而影響他們的關系。

1,一個很大的活動范圍
孩子們的成長,其實就是在不停地學習。孩子的知識愈豐富,愈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
更何況,在這個時候,他還要借助外力來提升自己。所以,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時候,要多讓孩子到戶外活動,給孩子一個接觸陌生環境的機會。
不要讓孩子對熟悉的傢庭環境過於依賴,如果在一個不熟悉的環境中,成為一種日常,那孩子的恐懼感就會大大降低。

2,不要太拘謹
小孩子在外面闖蕩,難免會有失誤,但大部分父母為瞭孩子的安全,還是會對孩子進行各種限制。
在保護幼兒的同時,也要防止幼兒主動探索。所以,他的實力並沒有得到太大的提升。
同樣的情況下,實力較弱的人,也會遭受更多的損傷。越是沒有這樣的機會,對孩子的心理壓力就越大。

3,不能隨意恐嚇他人
孩子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危險,傢長要做好安全防護工作,並要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但是,一些傢長在實施教育時,卻往往忽略瞭教育的方式,甚至采取瞭過度的恫嚇,以加強教育的成效。
就好像是在街上行走,總是會碰到一些不懷好意的人,或是在過道上被車子撞到一樣。過度的恐嚇,會讓孩子感到巨大的壓力,過度的誇大,會讓他們有一種強烈的安全感,而不會以為,隻要稍加註意,就能躲過一劫。

4,鼓勵孩子們冒險
兒童在許多方面都有自己的願望。所以,傢長們可以用自己的願望,去引導自己的孩子,讓他們積極地去做,去誘惑,去掌控自己的恐懼。
當然,這樣的鼓勵也需要一些技巧,例如:“你很勇敢”。此外,父母還能通過提高自己的積極性,在事情發生後得到一定的利益。
比如,參加一個有計劃的活動,可以和很多的朋友一起玩,不會覺得孤單。你也可以舉一個例子來激勵你的孩子。

小彤說教育寄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不一定要那麼執著。但是如果你的孩子缺乏勇氣,父母就應該積極地引導他們去改變。
積極鼓勵幼兒循序漸進地改變,勇於探索,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