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會有厭學的情緒, 透過溝通讓他們感受到輟學的後果
全文共1537字,閱讀時間約為4分鐘
到瞭一定年齡,就要去上學,積累知識,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一個牢固的根基。
可是,現在的社會,如果不去上學,那就等於失去瞭基本的知識,這對他們的生活造成瞭很大的影響。

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在起步階段就會失敗,而對子女的學業也要給予足夠的關註。一個好的學習,對他們來說,絕對是百利無害的。
第一個理由:小孩很疲倦
當今的學校對兒童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感到身心俱疲,很多學生因為無法忍受這種壓力而產生厭學心理。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要學會鼓勵自己的孩子,讓他們變得更有活力,平時要註意給他們充足的營養,不要讓他們過於疲勞。
第二個理由:兒童的叛逆
孩子一旦上學,就會開始叛逆,這個時候,會被各種環境所左右,逐漸形成自己的想法,與父母發生沖突,父母一旦決定讓孩子上學,就會和父母作對,所以,他們會有厭學的想法。
理由三:和同學相處不好
一般情況下,剛入學的孩子是最不願意上學的,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傢庭情況非常瞭解,如果他們在一所不認識的學校裡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們就會感到非常的靦腆,而且他們與同學之間的關系也不好,從而產生瞭厭學的情緒。

首先,讓學生知道學習的原因
許多小孩不懂讀書,而大多數父母則表示,自己以後可以有個好工作,可以過得更好。
不過,聰明的傢長會說,學生的學業表現並不能決定他們未來的生活。
自己的命運,都在自己的手中。

其次,別將他們的學習成績和別人比較
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擁有更多的權利,更好的在這個世界上生活,而不是被時代所淘汰。
許多傢長告訴他們的孩子,他們的學習成績隻是為瞭找到一個好的工作,而忽略瞭他們。
最後,告訴孩子們學習的好處
讀書固然有很多好處,但是很多傢長認為,隻要孩子能努力讀書,他們就可以過上富足的生活。
父母有這樣的看法是大錯特錯的,讀書不一定能讓生活更美好,但讀書可以提升眼界。

方法1:詢問孩子為什麼不想上學
大多數父母都認為,即使學習再辛苦,也要有個限度,學習是為瞭以後的人生。

所以,不管什麼時候,當父母聽到孩子不想去學校的時候,首先會感到憤怒,有些傢長甚至會把他們歸咎於“無知”。
其實,聰明的父母應該明白,自己的孩子不會那麼容易沖動,而是要耐心地問清楚為什麼自己的孩子不想上學,然後“對癥下藥”,給他們一個準確的答案。
第二步,詢問孩子,如果他沒有上學,他會怎樣
有些孩子覺得讀書很累,很無聊,上學的時候,每天上學,都會有相同的感覺,所以他們說,他們不想上學。
一個小孩這麼說,情商高的父母會理解,責備他們隻會適得其反,父母應該問問他們,他們要是不上學,將來怎麼辦。
如果兒童可以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愛好和渴望,他們之所以不想上學,完全是因為他們的興趣還沒有發展起來。

這個時候,父母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們在學習和培養他們的興趣,並且讓他們摒棄“不上學”的思想。
方法三:兒童退學情況的分析
小孩子的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還不知道如何思考問題,做出的決定往往都是沖動的,就算是那些口口聲聲說自己不想上學的孩子,也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隻是覺得自己以後可以輕松自在,可以不必上學。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冷靜地分析孩子不讀書後的生活,讓他們認識到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的人在未來的社會裡是難以存活的。
這不僅可以讓孩子們更加深入地思考,同時也讓他們意識到,如果不上學,他們的生活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甚至是生命的終結。
說到這裡,我們都明白瞭,就算是一個小孩子,說出這種憤怒的話,恐怕也不會有人願意去上學,而父母又不能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回擊”。

阿榮教育談寄言
大多數時候,孩子說“不想上學”是一種沖動行為,傢長應該利用高的情商來解決問題,而不要讓錯誤的教育方式來培養他們。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是永遠的精神依靠,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前途和血脈,而不是單單生命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