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理人,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呼名反應?
“明明,明明,看媽媽”“明明,拿蘋果”......無論明明媽媽怎麼叫明明,怎麼招呼他,明明都不理睬媽媽,貌似專註力都在自己手中的小汽車上,全然聽不到媽媽的招呼。
明明媽媽很疑惑,呼名訓練剛開始時,孩子還有反應,可是呼名訓練進行瞭一段時間後,孩子開始變得很被動——呼名不應答,也沒有眼神對視瞭。難道是孩子能力退化瞭嗎?

在孩子幹預過程中,相信很多傢長都遇到過明明這種情況:無論你怎麼叫孩子的名字,怎麼招呼他,他都不理睬你。呼名不應,是很多孤獨癥譜系障礙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一個讓很多傢長感到苦惱和困惑的難題,
叫名字,哎一聲,或者看向我們就行瞭,為啥自己傢孩子連這都做不到呢?知其然,然後知其所以然。

要教會孩子學會呼名應答,我們不妨先來瞭解一下呼名反應機理。
當我們叫孩子名字時,他(她)可以在聽到自己名字後,在2秒內做出反應。如果孩子有語言,他可以用“哎”“嗯”等詞語自然的答應一下,如果孩子沒有語言,他能將目光移到我們這邊,用眼神對視來表示應答。這都算是一個完整的呼名反應。

看似簡單的呼名反應,其實也是需要孩子具備很多基礎能力(眼神、延遲滿足等,註意力啊),當孩子能力目標不達標時,無論你如何訓練,他們也是很難學會並泛化的。
要建立呼名反應,第一個關鍵點就是眼神對視
在自閉癥孩子幹預過程中,很多孩子缺乏回應性共同註意,不會對他人發起的眼神註視或者語言,手指指示做出回應,分享對事物的興趣,包括眼神追視、跟隨指示等。明明媽媽叫明明,他就無動於衷,就是缺乏主動眼神和言語回應。

在幹預過程中,傢長該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具有應答能力呢?
傢長可以按照以下步驟來進行:
1.首先,和孩子面對面坐好,距離保持在傢長的手可以輕松抓握到他的身體就可以。這個過程中,傢長一定要註意自己的坐姿高度,傢長個頭本來就比孩子高,坐下來的時候,盡量讓自己的眼睛和孩子的眼睛保持平衡,這樣孩子隻要微微向前,就可以很好地和傢長進行對視。

2.其次,叫孩子的名字並要求孩子看著傢長,如果孩子無法獨立完成,則需要輔助或是使用孩子喜歡的物品吸引孩子的註意。
3.再次,當孩子看過來時及時給予強化。很多傢長認為,孩子能用語言回應才算完成,其實這是片面的,在應答過程中,孩子的眼神註視比回應更重要。

4.在這個幹預過程中初期,很多傢長會說孩子不會主動看過來,沒有主動眼神,這個時候,傢長不要著急,千萬不要沖著孩子一直喊:看媽媽,看媽媽,更不要用手去掰正孩子的頭,來讓孩子面對自己。遇到這種情況,傢長要調整訓練任務,降低訓練難度,增加孩子的參與興趣。
比如說,隻要孩子一看向自己,我們就會拿出孩子喜歡的玩具或者物品,這個物品或者玩具和孩子眼睛平視,這樣,孩子會有興趣看向我們。

5.增強互動。另外當孩子看向我們之後,我們可以拿著這個玩具或者物品,強化物慢慢在孩子視野裡移動,邊移動邊拉長聲音叫孩子的名字,“明——明”,如果孩子有眼神回應,我們就可以慢慢將強化物過渡到中性物,讓孩子慢慢接受,隻要看向我們就有好的事情,他自然會樂意參與,也會在這個幹預過程中,和我們做到互動,學著模仿我們的應答。

給孩子做應名訓練,首先從一對一開始練習,從近距離到遠距離,從父母到其他人,從熟悉的環境到陌生的環境,培養的能力要循序漸進,等孩子的能力具備以後,再做進一步擴延。
另外,在呼名練習時,我們建議傢長練習兒童的全名,不要奶奶說“大寶”,媽媽說“寶貝”,更不要今天大名,明天用孩子的小名來練習,這樣做可以幫助兒童理解,防止兒童因認知不足或自我意識較差而容易混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