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剩女之恥: 令9000萬單身女人窒息的問題終於有瞭答案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中國剩女這是一個講述剩女經歷的一個紀錄片,在播放之後好評如潮,裡面的三個女性有著相同的特征,年齡在30歲左右,經濟獨立,學歷高,在一線城市發展。
都說三個女人三臺戲,但是好像根本就沒有一個人興高采烈決定走向婚姻,到瞭這些中國剩女的身上,就好像變成瞭一種折磨。
如今全中國初步統計就會有將近9,000萬的剩女,這些剩女的存在就已經造成傢庭的困擾,社會的困擾。

反過來看,真正困擾這些女性結婚的可能是角色的約束,傢庭,還有人情世故。不結婚到底是不是就會判刑?這句話其實就來自於律師華梅的姐姐,還有父母。
她的父母是來自於山東農村是非常普通的人傢,因為傢中沒有孩子,所以父親就把女兒直接當成瞭兒子,也想著自己雖然沒有兒子,但是養的女兒要比兒子更強,結果自己的女兒事業順利,可是卻始終沒有結婚,這讓老父親感覺到特別的有壓力認真是丟盡瞭臉。
中國式剩女之恥,令9000萬單身女人窒息的問題終於有瞭答案,到底是什麼呢?

律師是一個社會角色,真實的身份,依然還是一個女人,到瞭年紀就應該結婚生子,這好像是傢族社會早就已經給大傢定好瞭一個定位,如果違反這一個定位就等同於違反社會規范。
在和母親爭論的過程中屢敗屢戰,這就能夠看出頭腦和思維,還是在石器時代,根本就沒有和現在的女權意識接軌。
小敏容貌並不是很差,擁有著優厚的物質條件,這樣的都市女性還是可以輕松嫁人的,但是小敏的媽媽會有著許多不一樣的條件,這自然就意味著小敏想要結婚有著更高的結婚成本。

小敏媽媽考慮的並不是女兒精神上的幸福,然後是自己女兒最終到底嫁給瞭誰,在小敏媽媽的眼中認為隻有對方的條件好,才能夠讓女兒過上幸福的生活。
可惜小敏在人格上並不獨立,思想上並不是很成熟,在精神上完全依賴自己的媽媽,這就意味著在婚戀市場上根本就無法被青睞。
與其說女性獨立是不是一句空話不如就先讓這些人詢問一下自己,自己所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其實女性獨立無非就是精神上的自主,意識上的覺醒,經濟上的獨立,人格上的完善,最後才是愛情以及婚姻的選擇。

小敏就好像是一個媽寶女一樣,僅僅在經濟上能夠做到獨立,但其他的這些根本就沒有做到位。
蓋祺對於結婚沒有任何的好感,30歲完全屈從於傢庭的壓力的養老問題,比如父親的疾病問題,自己年齡逐漸的增長,依然還是沒有辦法邂逅愛情。
在如此窘迫的現實之下,雖然擁有電影學院助理教授的身份,可是對於這個傢對於自己的父母沒有任何的幫助。
在深夜到來時依然會覺得迷茫,依然會覺得焦慮,父母逐漸的老去,必須要有人照顧,可是自己卻一直單身,沒有辦法找到合適的人,沒有辦法看開枝散葉。
這一個傢庭就好像是快速進入到凋零的階段,馬上就會被時代拋棄。

此時此刻隻有結婚才能夠和這個社會緊密的銜接在一起,結婚就意味著生孩子,在生孩子之後還需要不停的在單位醫院,菜市場,幼兒園,小學傢長群之間不停的奔波著。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女人才能夠更加的力氣,才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女人。像這種高知性的女性結婚,這是必然的,但是對於一個上瞭年紀的女人,愛情根本就不是應該考慮的事情。
女性的角色並不是生來就會被固定,一般都是社會的一種約定俗成,女人比男性多瞭一個子宮,這意味著就需要肩負更多,同樣也就意味著必然會更柔弱。
當生兒育女成為瞭女人的一種自然使命之後,整個社會給女人的選項必然也會少之又少。

有人認為,如果女人不生孩子,這是大逆不道。如果一個女人想要和男人一樣在市場上不停的拼搏,會被人認為這就是不守婦道。
一個女人如果每天都隻跟自己的丈夫去講道理,人們會覺得這簡直就是不知天高地厚。
這些剩女會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沒有辦法進入到婚姻中,也並非全部都是這些人的錯,如果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就可以非常勇敢的去拒絕,如此才能夠真正的實現獨立,然後在婚姻上,愛情上有更多的選擇。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