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兒科研究所心血管內科:以心傳心,無微不至
首都兒科研究所心血管內科是一個團結、友愛、和諧、誠信、負責、求實的醫療護理團隊,秉承著“以心傳心,無微不至,精準施治,守衛健康”的科室理念,為0~18歲人群提供各種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服務。努力打造“一切為瞭孩子健康,讓傢長放心、舒心”的專科醫療技術領先、優質管理型的人文科室。
探索服務患者新舉措
心血管內科自成立之初,就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以精準的醫療服務為核心,以守護兒童健康為使命,不斷積極進取,守正創新,持續開展新項目。
科室開展的先心病介入診療、心臟射頻消融技術、起搏器植入診療等項目,使先心病、心律失常患兒的創傷更小,恢復更快,縮短瞭住院時間。開展的脈搏波傳導速度(PWV)及心功能容量測定加檢測,用於評估高血壓患兒的血管功能情況,助力精準診療。

導管室
科室建立瞭18個專病微信隨訪群,由專門的醫護人員提供出院後的醫療、護理延伸服務,在線解決傢長疑問,探索兒童健康遠期管理新模式。
疫情期間,高血壓患兒的戶外運動減少,作息不規律,體重增長很快,心血管內科主任石琳心裡很著急,“一定要把這些孩子好好管起來,不能任由疾病進一步發展。孩子與成人不同,有些疾病隻要及時調整生活方式,病情是可逆的。”科室決定,要對患兒進行一對一的“進群管理”。

“減肥小明星”
群裡的每名患兒都經過瞭性別、年齡、體重、體重指數、血壓升高程度及運動心肺測試等多項檢測,心血管內科和臨床營養科對檢測結果進行評估,制定出專屬的“低鹽低脂飲食+有氧運動處方”,並給予指導。為瞭讓孩子們更有積極性,心血管內科還組織瞭“減重小明星”活動。經過飲食運動管理及規律的用藥隨訪,30%的高血壓患兒已停藥或減量服用。
提升醫護人員人文素養
心血管內科建立瞭人文科室制度,註重提高醫護人員的醫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組織開展各種人文課程培訓,加強醫務人員與患者的溝通技巧,以構建美好和諧的醫患關系。

床旁人文培養
科室主任根據科室發展方向和每名醫護人員的專業興趣,將科室劃分為6個亞專業組,建立科室人才梯隊,細化臨床科研目標,要求每個人定期進行工作總結匯報,在重點科室基礎上打造專業科研團隊。
科室經常舉辦各類教學沙龍、文化主題和培訓活動,在每年的醫師節、護士節等重要節日,科室都會開展節日慶祝活動。在濃厚的人文氛圍下,醫護人員之間形成瞭團結友愛、互幫互助、親如一傢的良好氛圍。
此外,在石琳主任的帶領下,科室人員廣泛參與到醫院組織的各平臺科普直播活動中,如人民網、百度健康醫典等,不僅提升瞭公眾的健康素養,也提升瞭科室的社會影響力。同時,心血管內科積極選派醫、護、技人員參加先心病救治的公益項目,到偏遠山區開展先心病篩查活動;選派護理人員參加南丁格爾志願服務活動,為社區兒童測量心電圖、血壓及采集血標本;科室骨幹到新疆、內蒙古等地區進行醫療援助,為當地患者進行疑難、復雜病例診治,提高瞭當地衛生醫療水平。
打造特色主題病房
走進心血管內科病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動畫主題病房”,多啦A夢的任意門、蘇菲亞的公主小屋、蜘蛛俠的蜘蛛谷、白雪公主的城堡、美國隊長的英雄之屋、狗狗警長的執法小隊、奧特曼守護的地球傢園,這些小朋友們熟悉的卡通人物,減輕瞭患兒住院的陌生感、恐懼感,也增強瞭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

故事療愈
“今天要講的是《我才不怕》的故事……”護士長劉彬正在繪聲繪色地為患兒講故事。這是科室策劃開展的”快樂醫療,健康小勇士“系列活動。每個月,科室都會為2-6歲的患兒進行“故事療愈”,以故事會的形式講述健康知識,豐富患兒住院期間的生活。

心肺復蘇教學
對於7-18歲的患兒和傢屬,會開展心肺復蘇急救知識與基本技能培訓,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掌握相關救助技能,瞭解醫生“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使命和付出,樹立青少年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加醫患之間的信任度。

心願墻
“我希望心跳趕快恢復正常,身上少些管子!”在病房的“心願墻”上,8歲多多(化名)這樣寫到。多多是一名暴發性心肌炎患兒,經過心血管內科團隊48小時不眠不休的搶救,終於轉危為安。住院期間,多多身上插著胃管、尿管、PICC,這讓他很難過。石琳主任安慰他說:“再堅持堅持,還有一周起搏器就能拔除瞭,然後就可以坐起來,吃好吃的瞭。”在醫護人員的努力下,兩周後,多多拔除瞭起搏器,心臟自主恢復瞭跳動。
“什麼時候可以不吃白食啦?血壓趕緊降下來吧!”“什麼時候頭暈的毛病可以好瞭,醫生姐姐快來幫幫我啊!”……孩子們的心願,醫護人員們都會盡力為他們達成,讓他們健健康康的出院回傢。

醫護與患兒合影
為傢長開具“愛心處方”
疫情發生以來,病房嚴格執行一名傢長陪護制度,很多年輕的媽媽要獨自一人照顧生病的寶寶,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她們的無助,醫護人員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為瞭緩解傢長的壓力,也為瞭讓患兒盡快康復,醫護人員變身“哄娃能手”,對傢長用情溫暖、用心幫助,開出瞭一劑劑“愛心處方”,將人文關懷的醫療服務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
“把孩子給我吧,您休息一下。”看到比自己還年輕的護士,傢長心裡犯起瞭嘀咕,但她太希望有人能搭把手瞭,就小心地把孩子放到護士懷裡。護士麻利地給孩子換瞭尿不濕、喂瞭奶,哄瞭一會兒,孩子就安靜下來瞭。傢長長舒瞭一口氣:“給您添麻煩瞭,實在是不好意思!”“特殊時期,您有需要就叫我,我們一直都在!”很多傢長感嘆到:“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瞭白衣戰士的果敢,更看到瞭白衣天使的細膩。”
本文來自[首都兒科研究所],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佈傳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