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安全感從哪裡來? 心理學說出瞭真相, 和金錢無關

女人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感情中總是說著“需要安全感”,那麼安全感究竟是什麼呢?
安全感其實就是追求一種安全無虞的感覺,是向往人生的安定、安全的心理需求。
但往往很多女人給自己制造瞭一種錯覺,她們堅定地認為安全感是手裡有錢,腳下有車,傢中有房,她們追求生理上的安穩,卻忽視瞭安全感真正的內涵。
一種沒有內涵的生活是沒有重量的,一些隻看中錢帶來的安全感是膚淺的,因為我們錯把“虛榮心”當做瞭安全感。

自我欺騙的安全感
大多數女人她們不僅沒有真正瞭解安全感的含義,反而擅長自我欺騙,她們把物質需求當做安全感,把追求物質當做人生目標。
更擅長於把這種虛榮心寄托在他人身上,於是現在社會湧現瞭女人“嫁入豪門”“找個有錢傢庭”的夢想。
女人開始從他人身上索取所謂的“安全感”,當虛榮心滿足卻發現有瞭錢卻少瞭那些心底裡所謂的安穩。
靠山山會倒,男人人會跑,當我們把婚姻寄托於他人身上的時候其實就喪失瞭選擇人生的主動權。
當我們的幸福需要依托於他人的時候,永遠不可能擁有絕對的安全感,因為女人永久的安全感必定是自己給予的。
女性的安全感從哪裡來?心理學傢說出瞭真相:安全感和金錢無關,安全感實則是一種自我滿足,自我價值的認可,更要明白女人的安全感永遠是自己給自己的。

人不自渡,他人也愛莫能助
女人總是喜歡把安全感建立在他人身上,建立在一個隨時會離開會死亡的生物上,卻不能明白要感悟生活,體會痛苦的永遠是你自己。
佛說人生是一場修行,在這場修行中,我們最應該明白的人生的修行需要自渡,佛不能渡你,他人也愛莫能助,
獨木舟曾說過:“其實一直陪著你的,是那個瞭不起的自己。”我們的人生是因為自己才能得以幸福,充滿安全感。

對自我價值的認可是關鍵
人之所以渴求“安全感”其實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自卑,對自我的不自信,也隻有自己不相信自己的人才會通過外物找尋安穩。
要達到對自我價值的認可其實還是需要自己的努力成就,把明天活出最好的一天。
嘗試不斷突破自我,把人生活得有意義,自然而然人就會開始重視承認自我的價值,並把這種價值當做安全感的盔甲。
人活一生,在物欲橫流的現實生活中,不管處於怎樣的環境,在怎樣的年齡,什麼樣的階段層次,都應該追尋心中的聲音,並為之全力以赴。
想要追求心理上的安穩,隻有自我的慰藉和鼓勵,自信面對生活也就對人生充滿瞭希望充滿瞭安定。

內心的充實豐盈是根本
楊瀾說:“你現在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但我想人生的氣質其實更蘊藏著你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人生的安穩程度。
缺乏安全感的來源是不自信,女人想要獲得安全感,首先從改變自我開始,改變思維,轉換思路,創造新的人生態度,不斷充實自我豐富自我。
就像董卿這樣有氣質的女人,我想她自我的安全感不是在於在舞臺上能賺多少錢,買得起多大的房子,她的安全感更來源於自身豐富的精神狀態,不懈堅持的自我吸收。
因為她的內心最夠富有和充實,因此她不必借著外物來豐富自己,女人要明白,真正能夠給你帶來安全感的永遠是那些別人帶不走的東西。

自我成長享受孤獨是常態
在《西雅圖》中寫道:人生而孤獨,這就是世界。孤獨分兩種,一種是沒有享受過繁華世界的孤獨,一種是經歷悲歡離合後,學會與孤獨好好相處。
人生就像一趟列車,有人上車有人下車,但最終他們都將是你人生的過客,女人需要明白的是孤獨是一種常態,在於我們如何看待孤獨。
山就在那裡,有的人看做群山高立,有的人看做如臨深淵,山還是那座山,隻不過看的角度不同,所處的思想層次不同,造就瞭不同的人生。
其實我們就該把孤獨當做人生常態,學會孤獨,享受孤獨,當我們面臨孤獨的時候不再當做一種恐懼,正是因為寂寞難以駕馭。
因此,無法忍受孤獨的人,也不配擁有所謂人生的安全感。
女性的安全感與金錢無關,嘗試從自我身上找尋安定,這樣的安全感才是終身相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