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達嶺長城的美, 你或許看過才懂
眾所周知,北京的時間古建築數不勝數,今天就引領大傢認識並瞭解北京的八達嶺長城的大好山河和歷史文化。
八達嶺長城是在明朝時期修建的,修建時間有八十多年之久,一共1300多裡的長度,被稱作"玉關天塹",封為明代居庸關的八大景之一。古代有句話說道,"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八達嶺長城有著綺麗的風景和廣闊的視野,加上源遠流長的歷史文明的名勝古跡,是全國文明的旅遊風景區示范地,被評為國傢5A級別的旅遊景點。


八達嶺長城的建築結構是一個東窄西寬的梯形,突出瞭萬裡長城的宏偉壯觀的外形特點。神奇之處在於,墻的結構是根據氣候條件決定的,一共有5大構築方法,分別是版築夯土墻、土坯壘砌墻、青磚砌墻、石砌墻、磚石混合砌築。

而作為北京古代的防護圍城,建築的整體形勢是重巒疊嶂,道路曲折,陡峭險峻。八達嶺長城的兩側旁有著懸崖峭壁,便是古人所寫的"天險",這精準的說明瞭八達嶺長城占據著舉足輕重的軍事地理位置,同時體現出這座八達嶺長城擁有著對外界強大的震懾力和對內保護的防禦能力。
古代相傳,發生有過外敵入侵八達嶺長城未遂的事情。明末時期,李自成帶領義大軍抵達長城外,本想逾越征戰,但聽聞情報說前方有八道的難關。下屬的話音剛落,李自成長嘆道:“八道嶺難以越過,強攻不行!”便立馬命令大軍迂回。後來,這座長城被稱為“八道嶺”。
八達嶺長城不僅發揮瞭古代軍事要道的重要作用,也是如今對外開放的交通橋梁。我國在與外國進行文化交流時大多數都是在這裡舉辦活動的,同時常常在此接待世界各國元首和政府首腦。來此遊覽觀光的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之中,就有80多位領袖人物對此留下瞭極高的評價:英國的伊麗莎白二世說到“我到過世界許多地方,長城是最美麗的”。還有美國曾經的總統尼克松說到“隻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創造出一座偉大的長城”。這些高度贊揚式的評價表達瞭他們對我國長城的敬佩之情,同時說明瞭我國勞動人民的集體智慧和團結協作造就的古代大建築得到瞭外界的認可。
八達嶺長城有8851公裡,故稱“萬裡長城”。磚石堆砌數以億計,一塊石子有2000斤重,建長城的那個年代,還沒有先進的工具,在當時那個沒有借助機器運轉的時代,所有的勞動力都是人工的,據說秦始皇下令召集全國二十分之一的總人口來合力完成。


相傳當時長城勞務繁重,在孟薑女的新郎范喜良在新婚第三日就被迫去做苦力,不久後因饑寒交迫,勞累過度而死,卻不見其屍骨。孟薑女得知丈夫的噩耗,在長城山腳下痛哭瞭三日三夜,長城居然崩裂並露出其丈夫的屍骸,見狀的孟薑女在崩潰絕望的心態自殺。
實際上,長城的歷史故事遠遠不止這些,還有很多沒有記載流傳下來的。不得不驚嘆,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現在的考古學傢需要費勁極大的心血才能不斷去挖掘出我們中國古代的歷史遺跡。

八道嶺長城,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體現瞭中國兒女的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民族精神,見證瞭世世代代炎黃子孫的風雨歷程。民國時期,毛澤東同志揮筆寫下瞭“不到長城非好漢”這句流傳至今的佳話是為瞭贊揚當時英勇抗戰的紅軍戰士們。
那麼,當我們去長城旅遊的時候,由於地勢過於陡峭和長度過長,老年人和兒童攀爬會比較勞累,可以考慮坐纜車觀光,而體力不錯的青少年和中年人可以徒步遊覽。風景優美,拍照是人之常情。但遊走的旅客要註意在一段路不能停留太久,以免造成人群堵塞山路。雖然話說的好“不到長城非好漢”,但是也要根據自己的體力來量力而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