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嗎? 芯片出口管制失敗, 美國惱羞成怒宣佈對多傢中企下黑手

美國為瞭阻止中國在科技領域超越美國,打破其在全球該領域的壟斷地位,從前總統特朗普任期開始,就對中國高科技企業進行喪心病狂的打壓。結果證明,美國的打壓行徑非但無法阻止中國科技進步的勢頭,同時還傷及己身,給自傢的科技企業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
不久前,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一項法令,旨在對中國實施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不但要求美國相關企業遵照法案的規定,禁止向中國出售相關科技產品,還拉攏日本、韓國和荷蘭等國傢,企圖通過組建芯片聯盟等手段,阻止包括高端芯片和光刻機等產品向中國出口。
事實證明,拜登政府這種傷人害己的挑釁行徑,早就註定瞭不得人心的結果。因此,日韓兩國在加入芯片聯盟問題上,一直猶豫不決。畢竟,這兩個國傢不但在中國市場上擁有很大的銷售份額,更重要的是,它們在半導體原材料供應方面,也對中國形成很大的依賴。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讓日韓與中國進行脫鉤,無異於拿把刀讓他們自殘。
而遠在歐洲的光刻機制造大國荷蘭,日前已明確拒絕美國有關“對華出口管制”的施壓,公開表態將繼續向中國出口相關芯片制造設備。即便是美國自己的芯片企業,也對拜登政府的相關禁令表達強烈不滿。原因很簡單,在國際芯片市場疲軟的當下,失去中國市場將意味著什麼,它們都心知肚明。
上述種種事實表明,美國利用國際同盟優勢,在高科技產品領域對中國實施的“卡脖子”戰略,基本已經宣告失敗。而拜登早前所簽署的那份有關“對華出口管制”的法案,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已變成一張廢紙。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中國科技崛起束手無策的拜登政府,不得不重走特朗普失敗的老路,隨即再次掄起打壓大棒砸向中國多傢科技企業。
據觀察者網報道,當地時間25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發表聲明稱,該委員會投票一致通過禁止華為、中興通訊和海康威視等5傢中國企業的產品在美國銷售。該聲明稱,上述5傢中企的產品“對美國國傢安全構成不可接受的威脅”,禁售是依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在2019年頒佈的、一項旨在保護美國通信網絡安全的法律。
特朗普時期頒佈的這部“法律”,所謂“保護美國通信網絡安全”本身就是借口,其主要目的是對當時的華為進行打壓。為此,當時的美國政客和官員滿世界遊說盟友、夥伴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傢,要求它們禁用華為5G技術設備。結果大傢都看到瞭,時至今日,華為的5G技術設備,已成為全球超過60個國傢使用的新一代通信網絡。
華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讓被美國脅迫禁止使用華為技術設備的英國一名官員感嘆稱:“禁用華為新一代通信網絡技術設備的結果,將導致英國的通信網絡技術落後於第三世界國傢”。由此可見,特朗普任期內對中國華為的打壓,結果卻適得其反,成為推動華為走向世界的最有效“廣告”。
拜登政府在對中國芯片封鎖企圖遭遇失敗之後,重新撿起特朗普已被證明失敗的反華工具,再次對中國科技企業張牙舞爪。按照美國智庫的說法就是:拜登政府延續特朗普任期內的強硬政策,繼續向中國公司施壓,剛剛頒佈的禁令“是一個高潮”。
美國智庫似乎忘瞭特朗普對華為打壓遭遇失敗的事實。拜登現在重走特朗普失敗的老路,失敗將會是一種必然的結果。至少,拜登對中企的打壓成本已進一步飆升。據觀察者網報道,在去年美國拆除這些中企設備的成本預算為19億美元,但根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日前的估算,現在拆除這些中企設備的成本已增加至53億美元。
拜登政府采取這種“錢多人傻”的方式打壓中企,其實更像是一種無奈之舉。美國對華貿易戰失敗瞭,拜登對華高技術封鎖企圖也破產,他現在手裡幾乎無牌可打。因此,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打壓中企,展示對華“強硬姿態”,就成瞭拜登的一種無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