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 想和你喜歡的人日久生情, 建議多聊這三類話題

在愛情中,一見鐘情雖然浪漫,卻總給人一種不切實際的虛幻,因為僅憑那一眼,是很難留住對方一輩子的。
《怦然心動》可謂是很多人心中的愛情“白月光”,男女主青梅竹馬,兩人從小就對對方暗生情愫,隨後在最美的年紀表露對彼此最熱烈的感情。
日久生情之所以給人一種信賴感,正是因為感情是建立在彼此的瞭解中,比起那種人海中一眼便決定一輩子的閃電愛情,這種細水長流的交往在感情建立的同時,多瞭一份隱性的責任心。
然而,現實中往往呈現一種尷尬的情況是,已經找到瞭有好感的對方,但是進一步發展很困難,亦或者進一步發展後直接被定性為朋友,這無疑是最殘酷的事實。
因此,想要和喜歡的人日久生情,一定要懂得有技巧地去與對方溝通,發揮語言的力量,去將感情引向正確的方向。

語言交流,給心理依賴的萌發提供土壤
當下,在感情中時常會出現一種快餐式戀愛心理,面對喜歡的人,堅持瞭幾天就是長時間追求,說瞭好幾個晚上的“晚安”就等於瞭解瞭對方,於是在恍惚中表白,成功瞭自稱情聖,失敗瞭便內心大罵對方不知好歹。
可這件事情,一旦換位思考,就會覺得失敗理所當然,倘若你是被追求的一方,對方並沒有體現出應有的愛情,還一副吃定你的樣子,你也會大概率拒絕對方的告白。
說到底,感情的建立,就像是吃飯,熱飯一上桌,你就想全倒入嘴裡,嘴巴被燙出泡是後話,最主要當時客觀上就不可能把飯吞下去,而是隻能吐出來,所以一切都還是要慢,正所謂“欲速而不達”,想要日久生情,就要懂得與對方進行語言交流。
心理學中,語言的交流,對感情的建立與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研究發現,當兩人開始聊天交流時,一種依賴心理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一方習慣性地處於與對方的情感交流中,從交流中獲得情感慰藉,從而養成一種依賴。
此時語言溝通就是一種感情的投入,交流越多,感情表露越多,對方收到感知的可能性越大,從而兩人更有幾率會在一起,正如《小王子》裡的那句話:“正因為你為你的玫瑰花費瞭時間和心血,才使你的玫瑰變得美麗。”
那麼,當兩人聊天時,選擇適當的話題,才更有助於彼此感情增進,而在眾多話題,有三類話題是最適合的。

一、以日常話題作引,強調共同興趣
在聊天時,不少人會使用靈魂三問:“在幹嘛?”“吃飯瞭沒?”“睡瞭沒”,這種問題,一般坦誠一點的會反問以避免尷尬,若是遇到對方並不想聊天的情況,就隻能收到一個“嗯”或者“沒”的敷衍問答。
這種過於日常,甚至有些沒多大意義的交流,並不會對彼此的感情產生實質性的推動影響,相反有時候看多瞭,對方還會覺得你很煩。
就大多數人而言,面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都不會吝嗇自己的時間和口水,尤其是當對方對你也有好感的同時,這會成為一個極大的加分點。
在一些方面存在共同點,擁有相同興趣的兩個人,更容易在一起。《二十不惑》裡石頭和路然都有些遊戲宅的屬性,兩人從一出場,就給人一種會在一起的感覺,可以看得出來,兩人隻有在與對方交流時,才會流露出一種開心和輕松的感覺。
因此,在想要偏日常型的聊天時,選擇以日常的某一個具體的點為引子,一方面是凸現一種聊天的隨意性,另一方面是為瞭聊共同興趣作鋪墊。
最簡單的例子,當瞭解到對方和自己一樣喜歡一個動漫,便可以用“今天我看瞭xxx”為開頭,講述一下具體的情況。
若是對對方瞭解並不多,那麼在聊天中加入一些問句,引導對方說出自己感興趣的方面,你再就這個方面進行交流,同樣事半功倍。

二、聊些有關三觀的話題,適當表露愛慕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一個事件、一個人物的看法,是三觀的一種外化,三觀是一個人性格、成長環境和經歷等各方面因素交錯影響而形成的。
這也意味著通過三觀可以大致地推斷出對方過往及當下的心理狀態,同時對未來做出一個大致的預判。
兩個人是否能在一起,並且感情是否能夠持續發展,很大程度上與兩人的三觀掛鉤。
三觀契合的兩個人,在處理生活上的問題時,能夠保持近乎一致的看法,就會避免瞭一些矛盾的爆發。
因此,兩人聊天時,可以選擇一些有爭議點的話題,從對方的言語中可以瞭解其三觀與你的契合程度。
另外,這也是一個表達愛意的絕佳機會,當你感覺到自身與對方存在相同點時,可以以含蓄的語言表露自己對對方的認可與關註,以此來加深對方的印象,增強好感度。

三、拋出對方擅長的問題,註重後續鋪墊
心理學中有一個富蘭克林效應,即讓別人喜歡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幫助他們,而是讓他們來幫助你。
錢鍾書先生說:“借書是愛情的開始。”其中也頗有這一效應的感覺,一借一還明面上是制造瞭彼此見面的機會,其深層地表達瞭一種情感,即從幫助中讓對方實現自我價值,這種自我價值的滿足會給人一種愉悅感。
同時,彼此之間建立起這種幫助的關系後,當受幫助一方選擇進一步感謝時,給予幫助的一方往往難以拒絕,這樣兩人的交往會變得更加頻繁且自然。
因此,和對方聊天時,可以適當地選擇一些更為現實,並且是對方較為擅長的話題,最佳的選項是一個提問,由問衍生出的請教,感情在一問一答間很容易就會萌發。
當然,這種話題並不是越多越好,因為總是在詢問別人,也會讓對方內心有一種厭煩感,認為你隻會問,總是停留在語言層面,而實際並不會行動,這樣的印象一經產生,便會讓對方打消瞭與你談情說愛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