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健康的自私有益於自己和他人
關鍵點
社會有自私的禁忌。
區分健康的自私和不健康的自私很重要。

我們創建瞭健康自私量表來調查現實世界中健康自私的相關性。
健康的自私與更高水平的幸福感、生活滿意度和幫助他人的真實動機相關。
“現代文化中彌漫著自私的禁忌,”埃裡希·弗洛姆在他1939年的文章《自私與自愛》中寫道。“它教導說,自私是有罪的,愛別人是有美德的。”這種文化禁忌的不幸後果是讓人們因表現出健康的自愛而感到內疚,甚至讓人們對體驗快樂、健康和個人成長感到羞恥。
如果我們在社會條件下思考自私的方式被誤導瞭怎麼辦?如果培養健康的自私有很大的價值呢?
在我們真正確定真相在哪裡之前,我們不能假設自私或無私的行為是好是壞。可能在某些時候,自私的行為是好的,而在其他時候,它是壞的。也可能是無私的行為有時是好的,有時是壞的。”
健康的自愛需要健康地尊重自己和自己的界限,並肯定自己的健康、成長、幸福、快樂和自由的重要性。自我實現的人有健康的界限、自我照顧和享受自己的能力。
我受到啟發,創建瞭一個“健康自私量表”(HSS)並調查其在現實世界中的相關性。

我將健康的自私定義為對自己的健康、成長、幸福、快樂和自由的健康尊重。以下是健康自私量表上的項目
我有健康的界限。
我有很多自我照顧。
我有健康的自尊心,不要讓別人占我的便宜。
我平衡自己的需要和他人的需要。
我提倡我自己的需要。
我有一種健康的自私形式(例如,冥想、健康飲食、鍛煉等),不會傷害他人。
即使我給別人很多,我知道什麼時候充電。
我允許自己享受自己,即使它不一定幫助別人。
我照顧好自己。
我將自己的個人項目優先於他人的需求。

我們的發現可能會讓您大吃一驚。他們肯定違背瞭所有形式的自私都必然是壞的文化敘事的本質。在對自我的益處方面,我們發現健康的自私是高自我價值、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的強正向預測因子,是抑鬱癥的強負向預測因子。我們發現,健康自私量表預測的適應性心理功能超越瞭傳統心理學研究的其他人格特質。
健康的自私與自我能力(一個人正在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的感覺)和對自己成就的真正自豪感呈正相關。健康的自私與傲慢的自豪感或在通往頂峰的道路上積極支配他人的動機無關。
同樣,健康的自私與不健康的自私呈負相關,我們將其定義為利用他人謀取私利的強烈動機,而健康的自私與脆弱的自戀和有毒的利他主義(為自己的利益幫助他人的傾向)呈負相關私利)。很明顯,健康的自私可以與病態的自愛甚至病態的自我犧牲區分開來。
有趣的是,我們發現健康的自私與侵擾性和霸道的童年養育方式呈負相關。也許健康的自私是由於能夠以健康的方式表達自己作為孩子的需求的結果。
具有高度健康自私的人也傾向於表現出更大的自我同情心。我們常常對自己很冷漠,而自我同情提供瞭一個有價值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擺脫自我。人是他們自己的奴隸司機;他們不是在自己之外成為主人的奴隸,而是把主人放在裡面。

最後,這可能看起來自相矛盾,但我們也發現,在健康自私方面得分較高的人更有可能關心他人並報告幫助他人的真實動機(“我喜歡幫助他人,因為幫助他人成長真的讓我感覺良好”)。健康的自私與幫助他人的神經質動機呈負相關(“我幫助他人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獲得他們的認可。”、“我經常給予他人以避免拒絕。”)
我們可以將愛概念化為一種態度,一種在世界上存在的方式,在這個世界裡,你對他人的健康、成長、幸福、快樂和自由懷有健康的尊重。我們的研究表明,愛之光可以向任何方向閃耀——在他人之外,也可以在內部幫助發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