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讓孩子自然生長?
前些年,有個親戚,夫妻二人工作都不錯,傢庭條件也很好,有瞭一個小男孩,當然是全傢人的寶貝。
從孩子出生起,無論是吃喝穿用全都照著書本上最先進育兒理念進行:
奶粉用兒童專用的,水要喝桶裝的,吃的蔬菜也要有機、無公害的;
孩子媽媽是個醫生,隔三岔五就給孩子補鐵、補鈣、補鋅、補鉀;
…… ……
可是,孩子就是一直面黃肌瘦,越補越胖不起來。
後來,傢長帶孩子到一個大城市的大醫院,掛瞭一個名專傢號,給孩子做瞭一個全面檢查,結果,孩子一切正常,隻是體內微量元素稍不均衡。
傢長問:“不能啊!鐵啊、鋅啊、鈣啊我們沒少給孩子補啊!”
專傢說:“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不僅是鐵、鋅、鈣,還有銅、氟、硒、鈷、碘等很多種。
“人體獲得這些微量元素的不是通過補,主要是通過平時的飲水飲食。對一般小孩子來說,隻要正常飲食就能滿足。真缺瞭,補也很難補。
“你們啊,照顧孩子是太周到瞭,給孩子吃得太過精細瞭,太過精細的食品包括凈化水,在去粗、凈化掉雜質、廢物的同時,也“去掉”“凈化掉”瞭其中一些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量雖不大,但作用卻不容小覷。
“俗話說‘粗茶淡飯養壯漢’啊,貴的東西營養價值不一定高!你們回去後讓孩子少吃零食,和你們一樣正常吃飯就行瞭。”
回來後,親戚一傢人聽從瞭專傢的建議,孩子飲食大眾化,不再那麼精細。半年之後,孩子體格就健壯起來,胖的和小牛犢一樣。
“粗茶淡飯養壯漢。”孩子身體成長是這樣,孩子的學習也是這樣。
如果把孩子的學習僅定義為“書本知識”學習,將他們囿於傢中,關進書屋,埋頭書本,沉浸題海,孩子獲得知識不僅狹隘,更會缺少微量“元素”,這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即便能記住書本上的東西,也不過是一塊“活的硬盤”,百無一用。
因此,要想讓孩子將來有所成就,做大事,那就當從小給他營造一個大的自然環境,多讓孩子走出書屋,回歸自然,擁抱社會,讓孩子成為一個自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