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非常應該, 但讓男孩子學用衛生巾卻並不妥當
近日,一則男孩子學用衛生巾的新聞沖上熱搜。有人點贊,人有吐槽。
點贊者認為,性知識不分男女,雙方知識都需要學習與瞭解;反對者認為,這個尺度有點大,男孩子學用衛生巾沒必要。
對於質疑,校方回應稱,對學生進行性教育是一種剛需;授課教師則稱,性教育課程是不分男女的,男生學習衛生巾的原理及使用後更能尊重女性,拿來的衛生巾放教室給女生應急。

事實求是地講,學校開設性教育課完全應該。
早在2008年,教育部頒佈的《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1年,國務院在發佈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中更是明確提出要“把性與生殖健康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體系”;2020年修訂通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中也明確指出,學校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段的性教育。因此,學校開設性教育課依法依據,更順應青少年成長的需要。
但是,對於該校老師“性教育課程不分男女”的說法,平湖一柱則認為欠妥。
無論男生、女生,對於相關知識都應該瞭解,也唯有瞭解自己,瞭解瞭對方,才會更能尊重對方,不犯幼稚的錯誤。
但是,男女畢竟有別,性知識畢竟屬於“隱私”,如果說男生女生在公共場合摟抱、接吻不合適,那麼男女生在一起學習、討論、演示衛生巾的用法也就不妥當,會讓雙方產生不適感。
這也就是說,性知識、性教育不分男女,但作為一門課程,實施起來卻要講究方式方法,有些知識,還是男女分開瞭講更好一些。
再者,就衛生巾一類女生的“專利”而言,男生對相關知識瞭解即可,作為普通人——將來並不準備成為婦產科醫生或研究者來說,瞭解多瞭實在沒有必要,學會甚至熟練掌握“衛生巾用法”更是多餘——我們天天在講學瞭知識要致用才有用,要培養學生必要的技能,試問,男子學瞭衛生巾的用法能派上多大用場?什麼時間能派上用場?用到的概率到底有多大?

前幾年,有學校進行性教育,在課堂上播放“醫院剖腹產”寫實視頻,再現醫生用手術刀劃開孕婦的肚子進行接生的過程,導至觀看過程中,有的孩子遮面、驚叫,有的直嘟囔“好恐怖”,教室裡甚至有兩名小女孩忍不住失聲痛哭起來……
而學校對此回應也是陣陣有詞,理由一大堆……
新時代,該不該對孩子進行“性”教育,這個問題無須再討論。但如何教育?教育的內容如何確定?以什麼樣的方式進行?諸如此類的問題卻是現在每所學校,每個教育者值得思考和商榷的!
